衛教資料 -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題目:半月軟骨切除後膝關節之變化
作者:詹美華 林永福
半月軟骨切除術除了是骨科手術中常見的病例,在物理治療部門也常看到這些案例。半月軟骨切除後,膝關節往往會產生退化性的病變。
1940年前,很多學者皆認為半月軟骨在膝關節中並沒有扮演任何機能上的角色,但在1941年有學者提出發現,半月軟骨在膝關節中具有承受重量的功能,也有學者提出半月軟骨切除的病人有加速退化的現象,有學者實驗證明,半月軟骨可支撐40~60%的體重。
結果:作者分為五方面來討論半月軟骨切除後的結果:1.體檢結果2.X光檢查結果3.利用電子儀器測量角度之研究4.病人的主訴5.關節鏡的追蹤檢查。
1.體檢結果:在113人中膝部活動度受限的有15例(13%);四頭肌發生萎縮的有23例(21%);關節不穩定的有27例(24%);關節附近具壓痛感的患者有14例(12%);關節活動時會發出咿嘎聲的有30例(27%)
2. X光檢查:發現股骨髁部易產生骨刺,股骨關節面較易發生平坦的現象,有40%的機會會造成股骨髁部發生軟骨軟化,關節間隙也容易變窄。
3.電子儀器測量角度之研究:研究的重點是放在腳懸空膝屈曲時的角度及腳著地時膝屈曲,內、外展、旋轉的角度,結果只有在腳著地時膝屈曲的角度在統計學上有意義,作者解釋,主要是因為術後活動量減少,患肢支撐重量時會不舒服,但也有可能是膝關節退化的現象產生才造成角度變少。
4.病人的主訴:根據之前學者的報告,病人主訴,有29%膝部會有腫脹的感覺,38%膝部持續有疼痛,9%膝部在活動時會有卡住的感覺,23%膝肌力有減弱的現象,25%術後需要放棄某些運動,11%術後腿部有麻木的感覺,6%膝關會僵硬,5%無法蹲下,12%無法跪下,5%上下樓梯有困難,2%無法走不平坦的路。
5. 關節鏡的追蹤檢查,對於全部半月軟骨切除,雖然會再生一個半月軟骨,但其彈性差,結構緊密且纖維化,並且發現全部切除的比部分切除的患者有加速退化性關節炎的趨向。
除此了手術過程的好壞之外,影響手術結果的要素有
- 病發後手術時間的延誤。
- 性別,男生接受手術的效果比女生好。
- 患者接受手術時的年齡,20歲以下的病人,效果常常不佳。
- 半月軟骨切除邊側的影響,內側最佳,外側次之,兩邊都切除最差。
|